俞跗医学的历史渊源
历史上对于俞跗医学仅在《史记-扁鹊仓公列传》中记载:“一拨见病之应,因五脏之输,乃割皮解肌,决脉结筋,搦髓脑,揲荒爪幕,湔浣肠胃,漱涤五脏,炼精易形”这中间湔浣胃肠漱涤五脏之法,说的是俞跗是中医史上最早的手术之人,黄帝的儿子因食而亡,俞跗实施剖腹手术办法,救起一命的传说”。俞跗是黄帝身侧大臣之一,是陪伴黄帝身侧出征的医者,而《黄帝内经》多次问答中提到的少俞就是俞跗的弟弟,因年岁已高,不便跟随左右,故而少俞代兄尽人臣之礼追随黄帝身侧,只是两人年龄差距较大,是俞跗培养出的第二梯队的代表。
俞跗医术医疗体系在形成过程中,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,身处战事不断,位居黄帝身侧大医,面对多数是舍生忘死、甲胄于身的伤痛人员,疗疾贵在简捷方便、讲求疗效快速,穴位选取上,四肢末梢穴位最为便捷、擅长。又因为古代中医经络为十一条,(经纬之法:经六纬五)故而这一支针灸取穴方法,急性多以一二针,慢性、复杂疾患十一针,也算是俞跗医学一大特色。在对患者施治病症时,络于象人对应部位,效果几无失策,具有时代智慧的代表性。
华夏医疗类文献中,黄帝内经给后人留下了象、数时代的天人合一思想精华;俞跗医学一支,却传承了象、数时代的思维导图。由早先一个庞大的医疗体系,现在仅存口授历代歌赋与治疗方法,都是为历代积累经验总结、使用心得。
俞跗医术目前存在、并使用的有:俞跗脉学、小儿推拿术、道家针灸秘术、象、数法的利用,颅骨整复以及口腔天象疗法。